蒋明义——陕西英才“举旗”者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19-03-17

蒋明义——陕西英才“举旗”者(图1)

2018年,陕西英才委员会成立16年,蒋明义65岁,“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未及弱冠的陕西英才委在坎坷历程中闪转腾挪、发展壮大,而其“举旗”者,正是深明大义、在陕西英才当中享有一致口碑的“热心佬”蒋明义。

如果时光倒转,选择另外一种可能,现在会是什么光景?这个问题让蒋明义陷入了短暂的沉思,“我觉得我的选择很正确,我永远是陕西英才的‘店小二’,陕西英才需要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蒋明义——陕西英才“举旗”者(图2)

三万里路云和月

从甘肃会宁会师日址举行完活动以后,蒋明义释然地出了一口长气,眼圈湿润了。五十天的丝路之行,总算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当年长征在这里胜利会师,中国革命开启了新的篇章,陕西英才走丝路在这里结束国内段的行程,圆满收官,也意味深长,意义重大,“对很多人来说,这里是生命的最后一站:对另一些人来说,这又是豪迈壮行的新起点。不管是终点还是起点,都是英雄们泼发酒祭之处。”蒋明义心中很满意自己最后的这个决定,这一路走来酸甜苦辣,甘苦自知。

在出发之前,蒋明义对于此次动一直低调没有过多声张,即使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了极别不低的座谈会,但只在陕西本地几家媒体发了消息。与此同时,他对崇高话语并不抵制,喜欢用“责任感”、“使命感”一类的宏大词汇解释此行的动因。“五年前总书记说我的家乡在陕西。五年了,没有真正的走深走实,我着急啊,总书记是我们的一号英才,我践行总书记的讲活,带领陕西英才的同志们把这条路走一遍。”

其实在出发前几周,这次活动的标语还是“英才走一带一路”,后面在陕西省英才委主任罗振江的建议下改成了“陕西英才走一带一路。”“因为陕西英才人物中有七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其中三位政治局常委),我们代表西英才人物,我们要把西英才的号打出去。”蒋明义说。

蒋明义——陕西英才“举旗”者(图3)

一些熟悉蒋明义的老领导对他这次走丝路给予了“站得高,看得远,让人尊敬”这样的评价。但蒋明义总是微微一笑:“我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这次走丝路将蒋明义这个名重新拉回到人们的视野。之前,他的名字只限于陕四英才圈子,虽然个圈子包括了陕西走出去的一千多位省级领导但是一向低调行事的蒋明义在公众视野暴光度并不高。“我只是做事,就是要宣传我们的英才人物。”

这次走丝路,由于活动创意的自带流量和包括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等强大的媒体宣传攻势,让活动发起人蒋明义自然而然地火了。对于本刊多次的专访邀请,蒋明义依然不适应。有人说当年张骞走丝路是属于汉中人的“凿空”之旅,同样作为汉中人的蒋明义在65岁的年纪重走丝路,是张骞“第二”。对于这样的说法,蒋明义知道是朋友的玩笑话,一笑了之,但是将27块重达三四吨的华山原石从关中平原拉到丝路沿线不同的地方刻字立牌,这确实亘古未有过,蒋明义很清楚这其中的分量。

以上这些评价都是浮在表面的光鲜亮丽,背后的困难未必每个人都知道。这次活动五月北京开完座谈会之后,有人主动赞助,于是明义信心十足地专门考察了国内某知名房车公司,公司答应提供房车,但是驾驶员和其他所有开支都需要主办方承担,蒋明义和房车公司签了合作协议,后来,由于情况有变,冠名赞方中止合同,原承诺的款项一分钱都没有到账,眼看着发布出去的活动日期一天天接近,大家都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甚至有人担心活动可能要取消了。但是蒋明义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吃的决定:将自己妹妹、儿子叫倒办公室,和团队成员一起开会。在会上蒋明义大义凛然地说道:“哪卖了自己的房子花上自己养老的钱,也要重走一带一路”现场的同事热泪盈眶。

蒋明义是一个做了决定就一定要完成的人,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蒋明义别无选择。7月22日,一行四十人的陕西英才丝路车队在西安丝路群雕前集结完毕,蒋明义做誓师讲话。“出发!“随着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陕西省政协副主席李晓东,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党组书记、陕西省英才委员会主任罗振江给车队总指挥的授旗。一支“蓝色军团从长安荡荡地出发了。

蒋明义——陕西英才“举旗”者(图4)

从长安丝路群雕出发,从三秦大地出发!过秦川、出甘陕、跨黄河、穿荒漠、翻雪山、踩沼泽,数次穿越汉代、明代古长城,穿过雅丹地貌、丹霞地貌,花岗岩地貌,途经绚丽甘肃、大美青海、神奇宁夏、魅力新疆,抵达霍尔果斯口岸,抵达红其拉甫雪域红关。累计行程三万五干里。

这次走丝路,蒋明义在走之前反复地看地图,勘查线路,最后选择了张骞当年两次走丝路的全部线路,四十人的车队,循着张赛走过的路,深入农村山赛、少数民族地区、边关军营、哨所,反恐部队,消防、导弹旅.....8月28日抵达霍尔果斯口岸,“这样的创意和线路以前确实没有人走过”,霍尔果斯市委宣传部的一位领导感叹道。

到达口岸的前一天,8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系统总结5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的显著成就,料学分析共建“一带一路”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提出了明确要求。“当时看到这个新闻,我心里很振奋,因为我们就是在以实际行动走深走实,践行着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蒋明义说。

蒋明义——陕西英才“举旗”者(图5)

在路上,蒋明义亲力亲为,事无巨细,四十人的队伍,8辆房车,每到一个点他不仅要查看住宿和饭菜,甚至立牌仪式出席领导的排名前后都要亲自叮嘱,有时候为了这些本该工作人员去做的小事甚至要忙到深夜,但是从精力充沛的蒋明义身上没看到疲惫,“一路上他不自己动过颈椎手术的颈椎病和高血压,干方百计来完成走丝路的原定计划,不顾舟车劳顿坚持全程走完。”助理陈亚萍说。

“一带一路不是一帆风顺,只不过一切在蒋秘书长面的都不是困难。”陕西省英才交流协会秘书长杨占宏发来语音。

从青海湖下来,车子在地上磕了一下,驾驶人员没有注意,继续下坡前行,当下到坡底平地,人都下来准备吃饭的时候,,方向机掉了。坐在另一辆车上的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刘维隆描述当时的情景依然心有余悸,不过蒋明义淡定地让司机和车队负责人留下修理车辆,其他人继续前行。类似这样的突发情况一路上有很多,毕竟五十天的行程,一路上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但是,奇迹般的,陕西英才凯旋了。“真是天佑英才”,蒋明义爽朗地笑着。 

勤思、守时、守信,这是蒋明义留给丝路一行团队成员的印象。大气、开明、豪爽,这是附着在蒋明义身上的标签,也是他奋斗历程中下的足迹。

蒋明义——陕西英才“举旗”者(图6)

16年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不被认可到成为大家心目中无可替代的“秘书长”,这个艰辛,只有他自己感触最深。

有人说蒋明义身上有一种天然的人格魅力,这一点似乎毋庸置疑,,这位65岁的陕西男人办事干脆利落,行事雷厉风行。“他尽可能地不给主管单位和领导增添任何麻烦,不给亲朋好友增加不必要的负担。”一位跟随蒋明义十多年的员工说道。

16年前,他创建了陕西英才委员会,聚拢起陕西精英的磅礴力量,带领年轻一代发出自己的声音;16年间,他广交天下宾朋,积极担当陕西英才的桥梁纽带,联络乡情。陕西英才成了全国独一无二的一个组织,成了总书记心目中挂念的“常设机构”,成了“存史资政、团结育人、联络乡情、发展经济、共建陕西”的髙端智库。

16年来,他始终保持着充沛的精力,投身于陕西英才联谊、陕西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之中,这一切早已成为蒋明义生活的一部分。他经常要忙到三更半夜。“有时候也会感觉到累,但我从不厌倦,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更会一直做下去。”蒋明义耿直而笃定地说道。

结缘英才

采访蒋明义是困难的,因为他不愿意宣传自己。断断续续与他交谈很多次,并从跟随他多年的同事介绍中,才慢慢还原出一个为陕西英才奔走16年的老干部形象。“我这辈子都和英才结缘。”回顾自己走过的路,蒋秘书长感慨万端。

蒋明义1953年出生在汉中勉县,和张骞故里城固属于邻居县,24岁就在陕西省委党校当了老师。彼时的蒋明义的生活规律而单调,带过的学生中现在很多都是省部级官员。

由于西部大开发的契机,在2002年左右,蒋明义在陕北地区调研时,曾与当地干部进行了深入的交谈。在交谈中,他们多次提到了从这片黄土地中走出的一位位三秦儿女,多次提到了这些陕西籍名人荣归故里之后对于家乡的一片片深情,更多次提到了在外发展的陕西游子渴望寻“根”、期望为家乡发展建设出力的拳拳之心。陕北回来之后,蒋明义立刻向时任陕西省委书记的李建国写了一份报告,李建国很快批示。

2002年4月,省政协办公厅、省委统战部、省委党史研究室、省广播电影电视局、省档案局等八家单位联合发文《关于开展<陕西英才游子情>宣传活动的通知》。至此,陕西英才委员会应运而生。新的机构没有办公场地,没有人员编制,没有资金配备,在当时属于“三无”组织。2003年左右,蒋明义在武警医院附近租了一间小房子,招了三个刚业的实习生就开始了英才人物的联络工作。

刚开始没有车,也没有资源,更没有收入来源,甚至去外地的火车票都是蒋明义自己垫钱。但这些困难都不能阻止蒋明义联络乡亲的决心和信心。蒋明义带领同事不畏艰难,不计报酬,不怕流言蜚语,胸怀一颗对英才人物无限崇敬的诚挚之心,践山涉水敲开那一扇扇陌生的大门,从冷漠和疑虑中一点一滴得到了理解和信任。“英雄伟人都是乡情浓烈之人,只不过他们完成了一般人很难完的‘小乡情’(故乡情)到‘大乡情’(国家、民族、天下之情)的涅槃。反之,以乡情和亲情为召唤,也正如儒家所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样,是每一个从小我出发,走到一个家族氏族、国家以至天下的广阔空间中去的三秦儿女们,不愿割舍的责任与担出”蒋明义说。

2003年12月瑞雪粉飞,在古都西安皇后大酒店,陕西英才委员会召开了第一次新闻发布会,那是一群怀着崇高事业执着的人们首次聚焦在一起开始了宣传英才人物,联络乡情,牵线搭桥,共建陕西的历史新征程,“他们找到了家的感觉”蒋明义回忆道。

蒋明义——陕西英才“举旗”者(图7)

2003年12月6日,在首都北京人民大会堂成功举办了陕西英才第一届座谈会和《陕西英才》第一期画册首发仪式,在任的国家省部级陕西籍领导二十余人,在京离退休的省部级陕西籍领导三十余人,陕西省及有关市,县的党、政,政协领导一百多人参加首发仪式和座谈会,这次首发仪式融会了陕西人的家乡情,凝聚了陕西英才的力量,飘散着油墨香的《陕西英才》杂志每一期都寄到每一位陕籍领导的办桌上,一本本精美的杂志成为宣传英才的特殊窗口,成为联络英才、寄托乡情、情系故乡、发展经齐的纽带。

16年中,蒋明义有一个习惯,无论党内的领导还是党外的领导,个别请示工作、商量问题,喜欢登门拜访,当面交谈。对一些老领导家属,他逢年过节会去家里看望。虽然有电话等现代设备,但他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认为联格感情打电活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面对面交流才能谈得深说得透,讲得清。

慢慢的陕西英才的工作出现了好转,他们的工作到了越来越多英才的认可。办公室也从简的廉租房搬到了省政府大院。特别是2004年,第二届英才会议在杭州召开,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热情出席,并对陕西英才委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陕西英才委员会是一个常设机构,陕西英才通过联络乡情。从不同渠道、不同岗位凝聚家乡人,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为陕西的建没作出贡献,希望陕西英才工作做得更好。”

2015年腊月二十三(小年),中共中央办公厅转来习近平主席对陕西英才委员会,协会的问候和感谢之情,陕西英才对英才组织委员会工作的高度肯定,使英才组织所有工作人员备受鼓舞。回顾走过的路,蒋明义淡淡地一笑,“我们只是做事,永远为陕西服务,陕西英才是在外陕西人的家,我是这个家的‘店小二'。”

蒋明义——陕西英才“举旗”者(图8)

英效九州

16年来陕西英才组织过上百场的高端会议,蒋明义认为,陕西英才的发展社大之道,最要是“信任”和“团结”,其中“信任”二字是基于长时间一如既往的出和人品人格的炼的出和人品人格的锤炼。

团结,凝聚了原本如一盘散沙、来自祖国大江南北的陕西人,他们对家乡都有强列认同感。”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迅速发展,蒋明义通过陕西英才奔走于大江南北、长内外,与各地政府中的陕西籍领导结下深厚情宜,成为连接陕西与其他各省市的友好使者。

问起蒋明义为什么能把一个工作做16年,他说“陕西人在外地取得不错的成就,没有给家乡丢脸他们也需向家乡人汇报。”

16年来,陕西英才委员会本着“现先贤之壮举,彰英才之风范,秉存史资政、团结育人、联络乡情,发展经济、共建陕西”的宗旨,广泛联系并积极宣传陕西籍在国外的英才人物,政坛精英、军内英雄,科技才子、文坛大师,赛场健将、改革中的新闻人物、创业成功的企业家,社会名流等,为陕西经济的腾飞招引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赢得社会各界人士的称赞。

在祖国的大地上遍及了陕西籍贯和陕西长大的游子,通过英才组织的他们重新与陕西取得联系,多年后游子回忆起故土,总是饱含泪水,回想起西安的城墙,醒目地挺立在那里的钟楼和鼓楼,回忆起陕北那不能让人忘记的黄土高原和信天游,回忆起相国热血的地方——延安。全国政协原常务副主席叶选平这样题词“陕西英才游子情”,英才组织将游子们与陕西紧紧联系在一起。陕西省政协原主席艾丕善这样说道“陕西英才情系三秦,祖国栋梁报效九州”,通过联联络陕西的英才人员,位居重要岗位,为祖国的发展作出要献,为国家的发展献计献策。

陕西省英才委是一个团结,吃苦、战斗、快乐、和谐的集体,蒋明义是凝聚陕西英才的核心人物,他提出的“学习英才、宣传英才、爱护英才、服务英才”的工作理念受到中央首长和有关部委的高度赞誉,他提出“爱党、爱国、爱家乡,亲情、友情、故乡情”的工作主旨自始至终地融入到了具体工作当中。

在陕西英才委成立后的第十二个年头,在英才人物罗振江、郭景洲、刘维隆、段进虎、邓理、桂中岳、田源、刘石民、孙天义、杨辉等十位老领导的发起与倡导下陕西省英才交流协会随后衍生,陕西省英才交流协会旨在会聚全国各地陕西籍的高端人才,为家乡建设建言献策,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其具备良好的公众形象和坚实的政治基础,具备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完善的组织章程和制度,对陕西英才的可持续发展会起到积极带动作用,产生深远影响。

陕西省英才交流协会的衍生满足了人才发展模式的需要。“加强陕西省英才交流平台的建设不是为了凑数量、装门面、做样子,不是为了一时一事,而是陕西省整体发展的战略之举。”陕西省英才委主任罗振江说。

在西部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发展规划的引领下陕西省英才交流协会仍然坚持“跨千山万水,历千辛万苦,想千方百计,诉千言万语,传千家万户”的精神;坚持“凝聚乡情,共谋发展”的理念和责任;“交流协会和英才人物”两个积极性,传播“亲情、友情、故乡情,爱党、爱国、爱家乡”的亲情传统文化;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发掘英才人物。采取各种形式的活动不断扩大与发展现有的联络工作,推动陕西英才之间的彼此交流,相互提高,为陕西的发展,西北部的建设以及“一带一路”的发展振兴服务,利用好陕西英才这个交流平台,保持、稳固,可持续的发展,不断为西北地区建设与“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注入力量。

“不论我们身居何处,官居何位,不管过了多少年,我们始终都觉得最感人的是乡情,最暖心的是亲情。留住乡情,播撒亲情,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全新命题,也是发展陕西经济,传承陕西文化,把根留住的关键所在,是每一个陕西人的责任与担当。”采访中,蒋明义不止一次说,“是陕西英才成就了我,陕西英才们的成功,随着陕西人在中国政坛的活跃,作为陕西英才委的秘书长,我的底气更足了。”

“我们拥有共同的认知、回忆,相似的背景、故事,无法被割裂的友情、亲情,地缘纽带将我们联系在一起,乡情乡谊把我团结在一起,才有了今天的陕西英才委,”蒋明义如是说。

谈及陕西英才未来的发展,蒋明义显得踌躇满志“亲情文化是一个基础文化,还要发展传统文化的传播,英雄榜样是要永远学习的。”

蒋明义——陕西英才“举旗”者(图9)

慈善路上

作为陕西英才的秘书长,我们不仅要做好英才人物之间的联络工作,更重要的是秉承优良传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陕西英才,大爱无疆”。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做热心公益事业的倡导者,推动者,这是蒋明义的心里话。

16年来,陕西英才组织过书画拍卖上百次,筹得善款数百万元,捐给了留守儿童,帮助了贫困学生,拉回了来陕投资,争取了项优惠。16年来,陕西英才委员会与陕西省英才交流协会在社会奉献和奉献之路上从未停歇,风雨无阻。特别是在2008年汶川地震期闻,其第一时间调兵遣将前往灾区,为灾区送去救灾物资,派医疗队抢救人民群众的生命,积极投入到救灾活动中。陕西英才人物高福锁将军所带领的团队被授予“抗救灾英雄集体”称号;在救灾工作中陕西英才人物李景波组织的医疗队伍创造了五个第一;天灾无情人有情,地震发生后陕西英才人物在不可地域,不岗位上默默奉献,涌现出一批抗震救灾英雄人物。

蒋明义带领的陕西英才委和英才交流协会始终秉持“英才的父母就是我们的父母,英才的亲人就是我们的亲人,英才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的原则,为英才交流工作助力添彩,“谁也说不定什么时候就需要帮助了,该帮时帮一把,是咱的本分”蒋明义说。

蒋明义——陕西英才“举旗”者(图10)

智者之梦

纽约时间2013年1月10日上午十时整,“首届华夏历史龙风文化博物馆海外推介会”在组约联合国“777”会议区成功举办。蒋明义在会上做了“华夏历史龙风文化博物馆”的创意阐述,得到与会世界华人和际友人的高度重视和极大关注,美国全中文媒体报道了此次活动。

花甲之年的蒋明义最终将目光投向这里,在全世界推介龙风文化,是一件多么令人振奋的事情。”蒋明义淡及龙风文化博物馆时,一向淡定自若的他显得有些激动。

不得不说,龙风文化博物馆是足以令世人惊的伟大构想,经过百年奋斗,中华民族再次腾飞,步伐已无法阻挡,民族崛起将给世界带来无限的祥和与活力,迫切需要全体中华儿女一致认同的文化愿景,精神信仰来凝聚思想和行动,龙风文化超越官与民,超越左与右,超越物质与精神,超越历史与时尚,超越国界,成为全球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华儿女同根同源、血脉相系的信仰,成为代表整个中华文化并推动中华民族、中华文明发展强大,复兴的不竭力量源泉。很显然,龙风文化博物馆还是一个思想传播和社会共同价值观形成“龙的传人”、把所有中华儿女凝聚在一起的平台。

“中华几千年的龙风文化,遇见了蒋明义,是件幸事。又仿佛上天注定,蒋明义要在这里开启他的梦想之旅,为世人建造一座精神的文化殿堂,属于陕西人的文化博物馆。“有人这样形容蒋明义的这一追求。

原载于《西部发展论坛》

本文作者:柴广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