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具风骨 墨有精神 ——记军旅书法家刘建武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2-12-07

笔具风骨 墨有精神 ——记军旅书法家刘建武(图1)

军旅书法家刘建武

40载戎装在身,赤诚军魂坚如磐石

1978年,刘建武怀着报国志、军旅梦,从陕西老家应征入伍。新兵训练结束后,刘建武被分配到解放军出版社工作。1982年,由于他工作成绩突出、综合表现出色,当年被部队提干。1988年,他被选调到原总政治部宣传部工作,在军队最高机关工作了近10年时间,在重要平台、重要任务、重要活动、重要考验中锤炼了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政治品质,锻造了独当一面、堪当重任的过硬素质。1996年4月,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成立,刘建武作为优秀骨干参与单位组建工作,成为党的军事电视宣传战线的第一代创业者。作为节目编导和制片人,参与创作的第一部纪录片《千古钟声》一经播出便大获好评。随后,由他主创的一部部精品力作相继问世、广受赞誉。他始终恪守以党的意志为旗,以军队建设发展立题,铁心向党,矢志为军,努力把忠诚的血脉融入党的宣传事业、载入军队发展史册。

在繁忙紧张的工作之余,刘建武胸怀军队文化战士的梦想与追求,潜心研习书法、常年笔耕不辍。长期的军队工作实践和党内生活历练,铸就了他无限忠诚的政治品格、无畏艰辛的奋斗勇气、无私奉献的价值追求,并将其信仰信念和精神气质贯注到作品创作之中。他始终告诫自己,作为军队书法艺术工作者,必须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站在时代发展前列,紧跟军队建设进程,讴歌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助力中国梦,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创作上同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坚决当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诚卫士。正是由于他的作品以“传播正能量、书写军旅情”为主题主线,催人奋进,给人正气,引人入胜,因此被人们和书法界亲切地称为“红色书法家”。

“军人的天职就是要捍卫我们的主权,军队书法家就是要捍卫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阵地。”刘建武掷地有声地说。

笔具风骨 墨有精神 ——记军旅书法家刘建武(图2)

5000年传统文化,苦学不辍厚积底蕴

1959年,刘建武出生于历史悠久的陕西华县。“少华苍苍,渭水泱泱,君子之风,与之久长!”八百里秦川和泱泱渭水,使他从小就接受传统文化和淳朴民风的熏陶洗礼。他6岁开始习字,一本《曹全碑》为他打开了通往书法艺术殿堂的大门。1978年,刘建武到解放军出版社工作后,令他最为兴奋的地方是出版社图书室,长这么大从没见过这么多书,看着一排排陈列整齐的书架、一本本带着墨香的图书,他陶醉其中、如痴如迷,在党史、国学的海洋中温润思想、放飞心灵。

刘建武认为,就艺术要求“认识生命”而言,书法可谓是最为纯净、最富内涵的艺术。流动的书法线条,是传导生命节奏的标记。中国书法线条依于笔、本于道、通于神、达于气。中国书法之美,具体表现在气韵之美、意境之美、线条之美、布局之美、章法之美、结体之美。在书法作品中,应当体现阴阳五行的思想、天人感应的思想、中和中庸的思想、克己修身的思想。书法创作要做到以读书为基础、以思想为主导。创作一幅作品,要调动自己已有的一切知识储备,联系最新技法精雕细刻,以求创作出记得住、传得开、留得住的书法作品。但是,如果没有厚实的传统文化底蕴,研习书法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他系统学习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经典,学习前贤研习书法的成功经验,学习书法道技结合的有益做法,学习中国经典文学的名著名篇,学习中国传统修身齐家的思想精华,深入学习《汉字起源》、《中国书法史》、《中国美术史》、《中国美学宝库》、《中国书法经典大全》、《中国书法传世名作》等经典著作,按照尊重传统、把握规律、循序渐进、博采众长、提升自我的思路,在书法艺术领域厚积薄发、砥砺前行。

刘建武在书法创作上,坚持继承传统、博采众长、术有专攻、以点带面。他说:“童子功是走向书法坦途的必要条件,字内功是书法者必备的基本条件,字外功则是增强书法文化的永久任务。”正因如此,刘建武的字,如歌、如啸、如舞、如奔,极具动感与灵性。字里行间充满了文化的伟力、艺术的张力与生命的活力。在创作之前,他深刻体会每幅作品所蕴含的文化精髓和时代精神,动笔时,将每个字均视为生命的单位、文化的因子,精心构筑每一个艺术妙境。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每个字都各有特点、各有品味之处,每幅作品都赋予了文化生命。而他的过人之道,又在于使字与字之间紧密相关、彼此呼应,构成了一幅幅大张大合、大气大美的精妙天地,达到了“自始及终、连绵相属、气脉不断”的精彩境界,使得每幅作品都饱含文化的厚重、精神的传承。他为北京西直门宾馆创作巨幅书法时,选定的是宋代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如今这幅作品已经成为宾馆一景,往来宾客驻足其下、纷纷称道。该作笔意似篆似行似草,左右逢源,忽进忽让,穿插有致,笔墨干湿得宜,亦庄亦谐,密处不通风、疏处可跑马,营造着奇妙的意境,达到了奇美的境界,使人在赏字的同时,领略文化的魅力。

多年来,刘建武坚持书法创作的实践与研究相统一,深入总结书法创作心得,将其上升为理性认识,先后研究撰写了《充分发挥书法艺术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文化魅力》、《翰墨抒真情、边关铸军魂》、《影视标题创作的规律和特色》等几十篇研究文章。

笔具风骨 墨有精神 ——记军旅书法家刘建武(图3)

50多年笔墨同行,守正创新凸显风格

“刘建武的书法神度凌厉,寄兴弘阔,气完体充,意丰蕴盛。”这是中国书法家协会苏士澍主席对他书法艺术的精辟点评。

为使书法作品贴切战士情怀,富有较强的战斗力、生命力,具有较高的欣赏性、品读性,刘建武坚持书法创作要体现“常理、常法、常形、常情”的思想,通过长期的专心投入、苦心钻研、用心实践,在内容的思想意涵、作品的视觉感应、笔墨的象征意义、结字的构筑形式、布局的气势表达、哲理的一体把握、情感的深度联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索、大胆的探索和不懈的求索。他认为:为书法而书法的作品是呆板机械的,是没有思想高度、寓意深度、情感温度、传播广度的,是不能打动人心、撬动心灵的,也是没有战斗力、生命力的,必须以笔运墨、以手运笔、以心运手,必须情由意生、笔随心动、墨因感发,在守正创新与雷厉风行间书就激扬文字,实现“笔力千钧、墨气酣畅、生机勃勃、精气充盈”。因此,他从哲学的维度、文学的思想、美学的视角出发,大胆探寻独具风格、颇具特色的书法语言创新,逐步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艺术表达形式。

为使书法作品更具思想、更接地气、更有活力,刘建武非常注重向部队基层官兵学习。他始终认为,部队官兵是创作服务对象,火热的军营生活是创作平台,优秀军事传统文化是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近年来,刘建武多次随中央电视台《军营大拜年》栏目组赴基层部队慰问,每一次置身军营,他都感到自己在思想深处得到了洗礼、接受了教育,在艺术创作层面实现了升华和进步。刘建武先后到北部战区阿尔山哨所、南梁革命老区、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陆军某装甲旅、新疆军区等10多个单位慰问学习。刘建武经常讲,与其说是去部队慰问,倒不如说是边海防官兵为他上了一堂堂生动感人的忠诚奉献课,部队基层官兵长年累月驻守在祖国的边海防,用自己的忠诚、担当、使命和责任,书写了一曲当代军人奉献之歌,生动地诠释了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强军目标,展现了人民军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这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创新的广阔沃土。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慰问时,当刘建武看过航天人的感人事迹后,难以抑制心潮澎湃,连夜加班,为战友们创作了30余幅以修德、励志、博学为主要内容的书法作品。战友们收到作品后非常感动,基地领导决定,将刘建武题写的“忠诚”二字,以石刻形式作为基地文化标志矗立在办公楼前。这些作品不但激励了基地官兵,这些经历也促使刘建武与基层部队官兵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部队投身新时代强军实践的伟大豪情和壮美画卷,为刘建武书法创作提供了不竭动力和创新灵感。

30多年来,由于刘建武始终秉持着进取之心、创新之心,持续学习、接续修炼,精心创新、精细创作,使得他的书法艺术不断精进、频结硕果。在中央党校、中纪委、人民大会堂、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钓鱼台国宾馆等重要场所,在泰山、华山、北京玉泉郊野公园等数十处名胜之地,都能看到他的作品。他先后被评为“20世纪百家书画家”“全国德艺双馨艺术家”“中国最具实力书法家”。他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和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名人名家书画邀请大展、“和谐杯”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岳安杯”国际书画名家精品展中分获金奖银奖。其作品被选入《中国书画博览》、《全国中青年书画精品集》、《全国廉政文化书画精品集》、《中华名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书画精品集》、《加拿大中国美术馆书画藏品集》等几十种书刊,还被国务院外交部赠送给外国元首、政要、贵宾收藏。让刘建武感到骄傲的还有,他创作的“神龙腾飞 盛世和谐”被选为神舟八号飞船搭载作品,在太空翱翔了17天。

笔具风骨 墨有精神 ——记军旅书法家刘建武(图4)

3000多幅精品力作,座座军营纷纷点赞

刘建武说:“自我从军那一刻起,党就发给了我两支枪,一支是杀敌的钢枪,另一支是战斗的毛笔。能用自己的书法艺术作品,把党、国家和人民对部队的关爱传达给官兵们,用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激发他们的血性胆气,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这既是我至高无上的荣誉,更是我责无旁贷的使命。”“我要有长期为兵服务的思想,要有学兵写兵的服务意识,绝不能用浅薄的作品应付官兵。”

刘建武在军队宣传战线上工作了30多年,这使他更多地了解到部队的神圣与庄严、军人的崇高与奉献,更使他对部队和军人有着更为深厚的感情。他说:“一直以来,在部队的所见所闻感动着我,当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的时候,更激发了我创作的冲动:我要深入地走进战士的生活、走进他们的内心,书写他们的心中所感、所想、所思、所悟。”因此,他始终坚定地将自己的艺术追求定位于军队官兵这个特殊群体。

刘建武时刻谨记要为基层官兵服务,特别要为边关建设服务,尽己所能、倾己之力,努力把边关官兵爱边关、守边关、强边关、兴边关的高尚情怀,通过书法语言生动反映出来。“在边关哨所,官兵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忠诚——把哨位当战场,把边关作熔炉,他们是最可爱、最可敬的人。我们用什么回报他们呢?作为一名军旅书法家,我要用我手中的笔来为他们记录征程、抒发豪情、续写辉煌。”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到现在,他为最艰苦的边防、海疆、大漠、戈壁的基层连队,先后创作了3000多幅书法作品。有一次,他的作品被带上了红旗拉普哨所慰问,边防哨所的团长专门来电告诉刘建武,“官兵们看到他创作的‘热血铸军魂 忠诚守边关’很高兴很激动,都说刘建武老师写到了他们的心坎上、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没想到书法家把他们的使命和担当通过书法语言真切深刻地表达出来,他们要把这些字刻在他们的哨所上。”“从新疆的红旗拉普到神仙湾,从祖国最北端的漠河到南海的战舰,几乎全国所有的边防哨所都有我的书法作品。有的挂了起来,有的刻在石碑上。能为边防官兵精神世界送上一份清新与正气、带来一份豪情与力量,我真的很骄傲。”刘建武自豪地说道。

在中央电视台组织的《军营大拜年》慰问边海防官兵的活动发起时,刘建武连夜精选了数十幅作品,亲手送到节目组负责人,嘱托他们将自己的敬意与祝福带给那里最可爱的人。在祖国最南端只露出海面一块礁石的南沙哨所,战士们挎好钢枪,小心翼翼地展开洁白的纸张,随着海风飘动的纸与字,像海天之间翱翔的信天翁,挺拔雄健的书法在如铁的礁石之上舒展与抒怀。战士们看到刘建武的书法,感受到了一位老兵亲人在惦念着他们,黝黑刚毅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与喜悦。这应该是在祖国最南端、最特殊、最有意义的书法展了!

部队火热的练兵场是他创作的活水源,广大官兵是他书法作品最权威的鉴定师。“我觉得,战士需要文化生活,让他们多接触文化艺术,有助于陶冶他们的情操,为他们的军营生活提供一些文化滋养,这是我作为一名军旅艺术家最大的追求与荣耀。同时,作为媒体工作者,我也希望在部队与社会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向社会展现军人的时代风采,讴歌他们的英雄情怀。”

在中央统战部、北京红十字会发起的“同心共筑中国梦”西藏行活动中,刘建武的作品被带上了海拔4700多米的边防哨所。“举旗铸军魂 忠诚守边关”的书法横幅挂在哨所文化活动室,战士们反复端详着、欣赏着、品味着。战士们说:“刘老师的字,特有劲、特有味道,我们喜欢。看他的书法我们精神振奋。他写出了我们的心声与情怀。”

在赠给三军仪仗大队的作品中,他结合队列行进时的那种威武雄壮的排山气势,书写了“浩然正气,阔步人生”八个大字,以厚重笔墨凸显仪仗官兵雄壮有力、气势宏大的队魂。

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活动中,他准确把握党中央确定的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的纪念主题,始终着眼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创作了《九三阅兵赋》,并为阅兵村官兵题写了120幅书法作品。为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传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他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弘扬优良传统、再铸新的辉煌”主题思想,专门为参加抗战胜利日大阅兵的夜袭阳明堡战斗模范连、平型关大战突击连等英模部队方队和抗战老兵、英烈子女、抗战支前模范精心创作了近百幅书法作品,彰显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坚定立场,彰显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巨大民族牺牲和重要历史贡献,展示中国军队贯彻强军目标、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和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的良好形象。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宣传活动中,他深入长征出发地江西于都现地感悟中国工农红军出征铁流的壮怀激烈,从遵义会议这一重要历史事件中深刻把握中国革命事业重大转折的伟大意义,他紧扣“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解读长征文化、奔赴新的长征”的四句话创作主题,充分吸纳历史滋养,紧紧跟进强军征程,先后为前方报道组题写了“遵义之光 照耀千秋”等150余幅书法作品,赠送长征途经当地政府、纪念馆和各界友人,大量作品被纪念馆收藏和展出,各界人士纷纷对他书法作品思想的鲜明立意、内容的精准把握、诠释的生动深刻、艺术的完美呈现深为赞佩。长征途径地很多纪念馆和各界人士普遍表示,刘建武的作品既入木三分又接足地气,书人之所思,写人之所想,看后油然而生一种思想的互动、情感的共鸣。参与长征拍摄的瑞士苏黎世档案馆馆长收到刘建武的书法作品后,专门来信交流心得并表示感谢。

笔具风骨 墨有精神 ——记军旅书法家刘建武(图5)

365天有需必应,深怀感恩精心服务

刘建武经常讲:“我的书法源自于历史,得益于平台,修炼于个人,服务于社会”。“在很多人看来,我的成功是自己不断勤学苦练的结果,但我清楚是军队这个平台吸纳了我,锻炼了我,成就了我。我始终要感恩平台、珍惜平台、呵护平台、回报平台。从内心来讲,平台给了我很多,但为平台服务做得还不够,还要不忘初心、认清差距、加倍努力、继续前进,进一步潜心虚心地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战友学习、向社会学习,更好地为宣传服务、为部队服务、为社会服务。”

他始终保持思想敏锐,紧密配合党、国家和军队重大活动进行创作。创作中,坚持“三个确保”:确保逢重大事件时都有作品呈现,确保逢重要会议和纪念活动都有作品呈现,确保逢重大外事活动都有作品呈现。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和在厦门召开的金砖国家会议中,刘建武应有关部门要求提供书法作品。他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带一路”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理解大会主题,详细参阅了与会国家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精心创作了百余幅书法作品,赠送给有关国家元首和贵宾,受到与会者的广泛好评。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应有关部门邀请,刘建武精心题写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标语,张贴或悬挂在街道、社区。

2017年5月举行全国道德模范评审期间,刘建武应邀为程开甲、韦昌进等6位军队英模人物创作书法作品。由于准备充分、研究深入,他创作的作品定位精确、思想精准、内容精到、书风精纯,受到各界高度赞誉。

2017年11月,军队代表团赴意大利开展活动,刘建武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的军事外交思想,综合出访国家的历史文化、军队代表团的出访任务、受字者的身份等全面情况,精心构思,精细推敲,圆满完成了30余幅创作任务。

刘建武十分注重围绕军事电视宣传的中心工作进行书法创作,无论是中心记者下部队采访,还是嘉宾来中心录制节目,无论是中心记者赴国外学习交流,还是中心参加社会重大活动,都做到作品及时跟进。在军事电视宣传各个环节、各个细节、各个层面,都做到有力配合,为提升电视节目文化品位、文化价值和文化含量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

刘建武经常讲,书法来自于历史,服务于社会。他还先后为“甘露行动——首届中国文化扶贫盛典”、汶川地震灾区、中央统战部和北京红十字会发起的“同心共铸中国心西藏行”活动、“东方之星”客轮翻沉事件救助有功人员、台湾南部地区水灾重建家园、玉树抗震救灾等捐献作品100多幅。“一个人的价值在哪里?艺术生命在哪里?就是当国家、社会、人民需要你的时候,你知道自己的责任,懂得力所能及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当有了服务的意识,真心诚意地去帮助别人、奉献社会,胸怀和境界就大不一样了,书法艺术自然也就随之升华了。”

“服务是永远的,这是对书法家的高层次检验。”关注现实,服务社会,是刘建武一直笃定践行着的。湖北监利沉船事故慰问中,他两周创作60余幅字,监利县委、县政府、军分区同志纷纷表达感激之情。刘建武说:“服务也是担当,也是战斗,将士们用枪在战斗,我是用笔在战斗。作品的品质也是战斗力,作品中体现的不仅是书法的功力,更是做人的修养。”正是在这次事故慰问中,刘建武饱含深情地书写了“长江有爱 人善天地”,被《人民日报》有关同志看到,在多方打听、多次欣赏他的作品后,提出请他书写二十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刊载在《人民日报》上,并且报送中宣部审核,最终一次通过,在中央主要媒体发布后,在全国推广,有关视频在电视台播出。

平时,只要是组织上赋予任务,不管多繁重、多紧迫,刘建武都欣然接受、从不推辞。有一次受领为阅兵村官兵题赠书法的任务,要求在一周之内完成近300幅字,这对年近六旬的他来说,是一个现实的严峻挑战!但是刘建武加班加点、任劳任怨、保质保量地完成了!

为精心搞好服务工作,刘建武还针对国家和军队有关部门对书法作品需求的时间不定、内容不同、对象不同等特殊要求,采取分类创作、集中存放、随时保障等方法,即使在他出差在外时,也从未影响上级的书法保障工作。

刘建武说:“没有党和军队的关怀、培养和包容,就不可能让我一步步从战士成长为共和国的大校军官,就没有今天书法上的进步与成就。我发自内心地感恩党和军队。组织上交任务,就是给关爱、给信任,就是给我服务的平台、奉献的机会。”

笔具风骨 墨有精神 ——记军旅书法家刘建武(图6)

“3个绝对不写”,克己自律坚守底线

走进刘建武的工作室,除了一张大桌子、环绕四周装满各类图书的书架和一幅幅书法作品外,见不到任何的奖杯奖状。刘建武同志说:“这么多年的学习和创作,让我深深服膺《尚书》和《周易》里面的两句话:‘谦受益,满招损。’‘负重致远’。艺术的道路不能靠奖杯去装饰,而要用一生去修行。心有多静,人和字才能走多远。”

在当代有成就的书法家中,刘建武属于苦学派,孜孜以求、默默耕耘,不问收获、不重虚名,并给自己定下了“3个绝对不写”原则,即消极颓废的内容不写、封建迷信的内容不写、与军人身份不相称的内容不写,决不庸俗、媚俗、低俗,始终保持着做人的平实低调,在有些浮躁的社会环境中,保持一份宁静,一份淡定,这是难能可贵的。

随着刘建武书法声望的不断提高,社会各界通过各种渠道纷纷“求字”,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底线,慎之又慎、严而又严,绝不随意轻写。刘建武说:“我是一名军旅书法工作者,身上的军装赋予了我神圣的责任,我必须时刻用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无论是书法创作还是个人言行,时时处处都要维护军队声誉、树好军人形象,努力为军人争光、为军队添彩。”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曾点评刘建武的书法作品说:“建武同志的书法作品内容健康向上,风格大气沉雄,有军人特有的风骨。”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讲:“刘建武为人谦和低调,沉稳务实,其书品与人品都令人称赞!”

书法是心态的另一种形态和表现形式。如果不能写出一点灵魂术,书法也就只能成为一种模仿和一般意义上的写字了。刘建武的书法作品给人最深的印象是,他把自己的作品与人品完整地融合成一种新的文化了。他在顿悟人生和反复砺炼心志的同时,众揽群芳,博取精华,用一种向上的人生姿态写出了军人的“忠”和秦人的“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综观其书,刘建武作为军人特有的气质涵养彰显其中、跃然纸上。

刘建武通过人品与作品的融合统一,生动展示了他的人生胸怀:秦风人家,苦难童年;行伍从军,心志磨砺;书法求道,顿悟人生;聚德博精,厚重完美。他用秦人的风骨执着与军人的忠诚奋进,追求属于个性的书法厚重和军旅完美。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张飙曾评价说:“书与法的统一、德与书的统一、法与度的统一、灵与智的统一、人与艺的统一,构成了刘建武书法艺术的鲜明特点。”

既厚重又不失灵气,既传统又不乏个性。刘建武不为环境影响,忠心铸魂,静心修行,精心创作,潜心养德,驰而不息、久久为功,从而使自己的书法成为一种智慧和风骨。实际上,这也是一种风范和境界、一种人格和高度。

优秀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而要想阳光明媚,必须心如蓝天高洁;要有清风扑面,必先情怀温暖如春。文艺工作者如果没有圣洁的心灵,就塑造不出高贵的形象;没有崇高的精神,就创作不出优美的作品。道义是必须的担当,修为是永恒的主题。刘建武说,研习书法第一阶段是练字,第二阶段是写心,第三阶段就是通过书法这一载体,寻找人生坐标与历史、与自然的结合点。他说:“书品即人品,只有内心充满了真善美,才能创作出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好作品。书法一头连着历史,一头连着现实。艺术工作者不能故作清高,不能孤芳自赏,需要深入实践、了解现实、关心社会,在接地气中强底气。”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刘建武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始终不渝地在书法艺术天地间,拓展自己的精神空间与艺术世界。最终使人们暮然回首,于书法艺术的苦心修为之处,看到了他闪光的身影。这也许是人们对刘建武为人与作品尊敬与赞美的真正原因吧。

通过刘建武的人与字,让人明白了一个道理:书法不仅是国学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书写者文化、气质、个性、修养、素质和知识的整体外观。书法不仅是弘扬文化的载体,也是书写者求真向善的过程。唯有真知,才有奇书。书自灵魂,形于外表。刘建武用他生命的印痕,向我们述说着他和这个时代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而且可以坚信,未来还会更精彩!

上一篇:没有了